工作动态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赴康平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0月28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骨肿瘤与细胞学研究专委会团队赴沈阳市康平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县人民医院一线医生共同探讨骨肿瘤疾病诊疗最新进展,提高骨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 专委会一行深入病房进行教学查房,根据患者病情,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治疗理念出发,为患者详细讲解了骨肿瘤临床分型、诊疗流程、治疗原则等医疗科普内容。专家们对多种骨肿瘤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深度分析,交流骨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积极探讨提高手术技术、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方法。随后,专委会团队与县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共同完成一台骨肿瘤手术,并对手术方式及要点进行术后复盘。 学术交流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商冠宁教授作题为《软组织肉瘤的规范化治疗与实践》讲座,结合多例临床真实病例讲解软组织肿瘤的外科切除原则、手术入路选择方式及肿瘤切除边界,并系统总结分享了软组织肿瘤的治疗原则。专委会还向县人民医院赠送《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手术精粹》一书。 学会将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培养辽沈骨肿瘤治疗领域的专业力量,持续通过基层医院筛查、省市级医院诊治,实现省市区的三级诊疗模式,提高骨肿瘤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推动区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供稿 袁子恩撰稿)
  • 辽宁省科技馆获评我省首个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助推建设节约型社会,10月28日,辽宁省水利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科协在辽宁省科技馆召开辽宁省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授予省科技馆“辽宁省节水宣传教育基地”称号,并宣布我省首个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正式启动。活动还宣读了辽宁省通过水利部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发布了辽宁省节水宣传品牌“水润辽兴 节水同行”,并对获奖作品作者代表进行了表彰。 省科技馆主要领导在发言中表示,科技馆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节水主题的展览、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公众普及节水知识,增强节水意识,倡导节水行为;将同各行业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辽宁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培养公民节水习惯,凝聚社会节水共识,营造全民节水氛围。 省水利厅、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广电局、团省委、省科协、省科技馆、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代表,各市水利(水务)局、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负责节水工作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辽宁省节水宣传品牌名称征集活动获奖代表等一百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辽宁省节约用水成果展。 辽宁省科技馆是一座集科学教育、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特大型科技馆,建筑面积102508平方米,获评国家建设工程领域最高荣誉 “鲁班奖”。省科技馆作为普及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传播科学用水、文明用水理念的科普宣传窗口,在建设运行和日常管理中始终秉承低碳、绿色、环保理念。本次获评省内首个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对省科技馆进一步推进节水宣传教育系统化、常态化、社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辽宁省科技馆供稿)
  • 省微生物学会到朝阳县平菇基地开展技术培训 10月19日,省微生物学会到朝阳县六家子镇平菇栽培基地开展培训。基地技术人员及当地部分栽培户参加培训。 活动邀请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食用菌栽培研究室主任冀宝营,针对平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平菇的栽培特点、生长发育条件、菌种生产及出菇管理、平菇病虫害防治等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向学员发放食用菌生产技术资料及宣传册,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随后,冀宝营及学会相关人员来到平菇栽培大棚进行技术指导,就菌袋染菌等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活动充分发挥了省级学会专家资源优势及技术引领作用,有助于解决食用菌生产企业及栽培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推进当地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供稿 陈丽媛撰稿)
  • 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科普进校园走进文艺二校新宁小学 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前往沈阳市文艺二校新宁小学,开展“2023全国科普日活动第十二届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科普进校园”活动。 活动邀请省创新人才培养科技传播专家团科学传播专家、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曲乐和省防震减灾科普传播师何飞虎开展防震减灾专题科普讲座。两位老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地震的基本概念及成因、中小学生应急避险方式、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等内容,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并学习遇到地震如何避险。现场还进行了有奖竞答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巩固了知识。 灾害无小事,防范记心上。活动使师生们加深了对防震减灾的了解,学习了应急技能,更树立了风险意识。学会将持续开展类似活动,促进全民应急避险和自救互助能力的提升。 (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供稿 雷添淇撰稿 党林林摄影)
  • 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鼻内镜微创外科专委会开展义诊活动 10月14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人工智能鼻内镜微创外科专委会到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义诊活动。 义诊团队为患有鼻窦炎、鼻息肉、过敏性鼻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和喉肿物等耳鼻咽喉头颈方面疾病的人群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医护人员结合既往病史,为病患测量血压、询问病情,并进行进一步检查,最终给出针对性、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还现场讲解应对常见病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普及健康知识。活动共接待咨询、就诊群众100余人。 活动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诊疗服务,为广大居民带来温暖和健康。学会将继续发挥各专委会人才和学科技术优势,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供稿 陈瑜撰稿)
  • 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输血学专委会第五次学术会议召开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输血学专委会第五次学术会议暨第九届盛京疑难用血论坛于10月12日-14日在沈阳召开。活动邀请多位省内外输血学专业临床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来自全国输血学专业领域的200名学员参会学习。 会议特邀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钱宝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喜莹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现君教授等业界专家,围绕重症创伤患者出凝血特点、重症肿瘤患者贫血管理、血浆置换在神经重症的应用、重症患者凝血替代和治疗等内容进行教学分享。会议还介绍了第二届盛京疑难输血案例比赛获奖案例,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青年学者就案例中涉及的临床输血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 本次论坛的举办,促进了全省输血学专业工作者思维的转变,为保障医疗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供稿 徐畅、王秋实撰稿)
  • 2023青少年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坛在沈召开 10月19日,2023青少年数学创新思维培养论坛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活动由全国青少年数学创新系列活动组织委员会、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辽宁省数学会共同主办,沈阳市数学会、辽宁教育出版社等单位承办,相关领域专家、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会。 论坛围绕“基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科普化研究”和“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主题,邀请和平区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应俏、于洪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李静、沈阳铁路五小陆瑶、数学周报社初中版主编孟晓玲四位老师分别以《聚焦找规律 落实新课标》《以学习为本 启思维之源》《用“科普化”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灵动创新》《有理数的运算探究》为题进行子课题成果展示与研究过程分享。 辽宁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莹宣读了“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立项通知。与会领导、嘉宾为“基于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科普化研究”“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两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代表颁发立项通知书,并为到场报告指导专家代表颁发报告指导证书。 研究会主要领导表示,将持续为广大科教工作者搭建研究、展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工作格局,以科普活动和科普工作为抓手,通过系列数学创新科普活动,进一步做好做优“科学教育加法”,助力“双减”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纵向街接,以及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横向整合,走出一条“学术交流+科普+产业”助力辽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辽宁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会供稿 雷添淇撰稿 阎晓宇摄影)
  • 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班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举办 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全省科普工作注入“创新基因”,扩展教师对前沿科学的认知深度,激发我省科技教师队伍整体活力,近日,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联合开展 2023 年辽宁省科技教育送培到基层活动。来自全省各市,特别侧重于乡村的校内校外科技辅导员、科学教师130人参加了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报告同期进行了线上直播,为不能线下参会的老师提供在线分享的平台。 本次培训以“助力科学教育加法 创新面向未来”为主题,邀请全国专家从科学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新时代学校科技教育新思考、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科创项目选题与项目化学习、中小学人工智能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展开培训和指导,同时以互动课堂形式开展教师工作坊体验。学员们表示,本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专家指导细心,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及创新活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将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培训的举办对增强辽宁省内在校科技教师、校外科技辅导员了解当前科技教育发展现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高水平科技后备人才队伍,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下一步,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辽宁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将继续加强联合,学习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着力提升省内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广大一线科技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发展、青少年素质跨越提升注入活力。 (省科技馆供稿 丁斐撰稿)
  • “绿色能源技术及清洁生产”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召开 10月13日至15日,“绿色能源技术及清洁生产”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在辽宁科技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发起,辽宁科技学院、辽宁省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承办。 会议以“绿色能源技术及清洁生产”为主题,汇聚20余名国内外“双碳”领域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探讨相关话题。与会者通过主题报告、现场连线、墙报展示等形式,研究分享了关于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及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会议还专门设置了青年学术交流论坛,帮助青年学者提升团队合作和研发能力,推进绿色能源领域科研项目发展。 能源结构调整需要绿色能源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的强力支撑,会议对我省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力提升有积极作用,也为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建设、技术发展及清洁生产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平台,为辽宁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学会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贡献力量。(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供稿 白洁撰稿)  
  • 辽宁省气象学会第十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沈阳召开 10月17日,辽宁省气象学会第十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沈阳召开。省气象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省科协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来自气象、民航等部门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会员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学会在服务气象科技工作者、服务气象科技创新、服务全民气象科学素质提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方面创新工作方式,助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取得明显提升。未来,在服务社会和气象事业发展大局、提高气象科技交流平台的综合影响力、科学普及的社会化大协作机制、提高学会的凝聚力等方面大有可为。 会议对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群团工作的指示精神、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创新科普活动品牌、发挥学会组织的人才举荐优势、创新学会管理方式等五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并审议通过了《辽宁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辽宁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财务工作报告》《辽宁省气象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辽宁省气象学会章程》和《辽宁省气象学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草案》,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理事会、监事会。随后召开的第十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蒋大凯当选为理事长,于海秋等五位同志当选为副理事长,戴廷仁当选为秘书长。 新一届理事长在发言中表示,学会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会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创新、服务气象现代化、服务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和爱好者等方面的作用,为推动辽宁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助推辽宁气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辽宁省气象学会供稿 马晓晨撰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