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辽宁省科协举办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沙龙活动 近日,由泡泡捕鱼官网下载安装 主办,辽宁省科普作家协会、辽宁省科学技术馆等单位承办的“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沙龙活动分别在盘锦市和丹东市举办。辽宁省14个市县科协代表、20个全国科普示范县所辖社区代表,以及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省市县科协代表近200人参加现场活动,1.2万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与。 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加强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围绕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的新形式、新特点、新机制,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开展学习交流。 代表们在发言中分享了各自在社区科普工作中建立机制、阵地建设、队伍发展、品牌打造、资源利用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以及创新科普服务形式带来的具体成效。与会人员就如何开展社区科普共建共享进行了分组研讨,议题涉及利用优质科普云资源落地社区、科普志愿者科普信息定制、调动居民参与性和主动性及社区科普工作中的制约因素等多个方面。 活动特邀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教育顾问汪文新和北京协力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贾云竹分别作题为《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和《社区科普中的“五社联动”机制探索》的主题报告,分享介绍科普活动开展、社区科普机制建设及社区科普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本次活动促进了东北地区基层社区科技工作者间的沟通交流,总结分享了许多创新性和典型性的经验和做法,从社区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多样化、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为社区科普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贡献科普力量。 (辽宁省科普作家协会供稿 李莉撰稿)
  • 鞍山市科协邀请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助农活动 11月14日,鞍山市科协邀请省级学会专家服务团深入海城市王石镇下沟村开展科技助农活动,促进乡村振兴。 专家服务团一行先后来到辽宁通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辽南兄弟牧场,根据当地甜瓜、草莓种植户和母牛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在下沟村村部会议室,种植专家围绕甜瓜和草莓育苗期培育技术、品种和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并与种植户进行现场问答交流。随后,专家服务团一行前往种植基地,就甜瓜和草莓种植方式、提高育苗期栽培质量、实现育苗规范化、开发休闲采摘、温室栽培等问题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在合作社养牛场,服务团针对当前母牛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冻精采选、规范养殖和小牛腹泻等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讲授了肉牛繁育提质增效的新途径。 下一步,市科协将通过在王石镇建立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科技小院等科创平台,引入更多专家资源,介绍更多新品种及相关种养殖技术,协助王石镇构建现代化种养殖技术管理体系,打造地理标识品牌和农业示范基地,延伸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产业链,助力海城农业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科协供稿 廉洋撰稿)
  • 辽宁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座谈会在渤海大学召开 11月14日,由辽宁省科技馆、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主办,渤海大学承办的辽宁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座谈会在渤海大学召开。省科技馆有关负责同志,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锦州地区各高校在创新方法推广和应用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同时希望各高校对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创新方法提出宝贵意见,勠力同心共同促进锦州地区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高校代表就创新方法的师资队伍建设、校内授课、校企合作等方面情况逐一进行介绍,并就创新方法大赛的项目申报渠道、开放赛道、创新方法示范基地申报等工作展开深入交流。会上,各高校代表充分表达了申请创新方法研究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意愿,并希望在省科技馆和创新方法研究会的帮助下,进一步开展创新方法相关培训、设计相关课程,在传播创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培育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与会高校代表还达成了向创新方法培训工作起步较早、效果较好的高校联合调研学习的意向。本次会议是省科技馆、省创新方法研究会、锦州地区各高校践行“科教融汇”的重要环节,对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汇聚高校创新人才,培育高校创新方法师资团队,营造高校科技创新氛围具有积极意义。(渤海大学供稿 陈亮撰稿)
  • 辽宁省科技馆举办员工素质提升大讲堂暨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拓展讲座 11月15日下午,辽宁省科技馆员工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大船集团科协常务副主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宇辉作题为《船舶设计及绿色减排技术应用》的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拓展讲座。省科技馆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一线职工和科技辅导员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本年度“奋楫再出发”辽宁科技创新成果展的大国重器展区,展示了一大批包括山东舰、LNG运输船在内的造船行业相关展品。这些展品均来自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造船业的先行者,百年大船一直勇立于船舶设计研发与创新的潮头,熟识船舶设计及绿色减排技术应用方向的最新动态、技术趋势和科创成果。讲座中,张宇辉老师从大连造船简介、船舶设计的依据、船舶设计流程与主要内容、船舶绿色减排技术发展、大连造船绿色减排技术应用经验、船舶绿色减排技术应用展望等六个方面,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船舶设计基本原理、绿色船舶发展方向的科普盛宴。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专业名词融入具体事例和图片,使听众在轻松愉悦中,拓展了船舶设计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了绿色船舶的概念与内涵,进一步认识到绿色船舶的重要性和推行的必要性,更自豪于我国在绿色造船业上取得的成就。 为提高全馆员工岗位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辽宁省科技馆于近日策划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大讲堂”。活动以周为单位,连续进行,通过内部员工交流与外聘专家宣讲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员工搭建展示平台,引入“外脑”补短板、开思路,以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启发创意创新,促进知识结构优化和专业能力提升,为更好践行科普为民使命担当,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省科技馆供稿 张家铭撰稿)
  • 第九届地球科学青年论坛暨学术年会召开 11月4日-5日,由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主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地球科学青年论坛暨学术年会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召开。省科协,阜新市科协、市环境局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以“矿产资源勘探、绿色开采及生态修复新理论与新技术”为主题,交流研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西安科技大学长江学者毕银丽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宋子岭教授等5位专家分别围绕“绿色矿山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及相关环保产业技术发展”等主题作学术报告。24位青年学者作相关学术交流分享。 会议促进了低碳能源发展前沿技术的推广,探索了能源与环保领域发展的新思路,有利于地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学会将以此为契机多渠道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在科技服务创新、能源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广聚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供稿 张淑梅撰稿)
  • 鞍山市科协到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调研 11月1日,鞍山市科协调研组到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辽河生态博物馆、工程实训中心、农用无人机展厅、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并与基地工作人员及科技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 沈阳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人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基地概况,以及基地在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截至目前,沈阳农业大学到海城基地实习、实训的师生达13277人次;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农业类重点科研项目34项,推广示范优质品种及高效种植技术700亩;基地依托海城地方资源,累计承担70批、7200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辽河生态博物馆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现已部分开放使用,未来计划与鞍山市科协结成共建单位,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调研组表示,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具有雄厚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条件,市科协将积极进行宣传推介,促进各有关单位与基地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全力推进辽河生态博物馆申报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为鞍山市中小学提供农业科普宣传教育,增进学生爱农兴农情怀;以基地为平台,更好地推动鞍山农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助力鞍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民科学质素提升。 (鞍山市科协供稿 廉洋撰稿)
  • 省图书馆学会举办辽宁省首届普通高校图书馆业务竞赛 10月31日,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和省高校图书情报工委会联合主办,省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承办的“辽宁省首届普通高校(本科院校)图书馆业务竞赛”决赛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 本次竞赛于6月份启动,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全省共有48所本科院校报名参赛。经过沈阳、大连、锦州三个赛区的初赛角逐,产生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等10支决赛代表队。 决赛设置了必答题、抢答题、观众题、风险题、主观题、风险挑战题等环节,内容紧密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旨在多角度展示我省高校图书馆馆员们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全面客观地考察馆员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最终,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获一等奖,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渤海大学图书馆获二等奖,大连医科图书馆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获三等奖。 大赛激发了全省高校图书馆馆员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业务能力的热情,促进了馆际间学习交流,为全省高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供稿 刘慧敏撰稿、童楚兮摄影)
  • 沈阳科学宫开展“化学无处不在”科普讲座 10月25日-26日,由沈阳市科协指导、沈阳科学宫(沈阳市科普宣传中心)主办的“化学无处不在”科普讲座,分别在法库县第二高级中学、沈阳市五十一中学、浑南区第一初级中学等3所学校开展。各校师生踊跃参与,零距离感受一场关于化学的“科普盛宴”。 讲座邀请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籍化学专家戴伟(David G.Evans)进行现场授课。戴伟教授身着白大褂,头戴护目镜,一边用各种器皿和试剂做着细致的实验演示,一边用流利的中文进行提问和讲解,并不时走到学生当中进行亲切互动。镁粉与硝酸银混合后经水枪轻轻一喷便引发了一场火光四射的剧烈反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相遇冒起冲天白雾……通过演示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化学实验的神奇效果,原本抽象深奥的化学原理变得浅显生动。学生们被剧烈的化学现象所震撼,掌声经久不息。戴伟教授还立足“绿色化工”科研需求向同学们发出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诚挚邀请。 活动通过趣味盎然的化学实验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并鼓励他们带着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开辟新天地,攀登新高峰。 (沈阳市科协供稿 黄翠玲撰稿)
  • 辽宁老科技工作者喜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 为庆祝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凝聚广大老科技工作者,10月31日,辽宁省老科协分别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东北大学举行“中国老科协奖”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研究所原所长、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李依依,中国工程院院士、压力加工专家、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分别获得“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李依依院士表示,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的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也是对金属所所有老专家的鼓励和肯定。看到科研团队人才辈出,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心中无比欣慰也倍感振奋。她将继续发光发热,在金属材料领域探索前沿科技,为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王国栋院士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研究智能化、数字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课题,攻克钢铁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中持之以恒、勇攀高峰,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科技工作者代表,东北大学有关领导和部分师生代表分别参加颁奖仪式。(辽宁省老科协供稿 谢文姝撰稿)
  • 辽宁省低碳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阜新举办 10月28日,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土木建筑学会、阜新市人民政府主办,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辽宁省低碳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阜新举办。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学校相关专业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者以“东北振兴·提质赋能·低碳规划·共赴未来”为主题,针对碳中和背景下辽宁省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区域能源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石铁矛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杨旭东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杰教授等8位专家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贯穿低碳理念”等内容作主题报告。 会议进一步搭建了相关领域政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了新理念、新技术的传播,对辽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有积极影响。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供稿 于志国撰稿)
Baidu
map